▲成都都市圈白酒产品同柜展出
(资料图片)
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务。
6月18日-20日,2023四川国际美酒博览会在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在会议中心中庭,一个名为“成都都市圈”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展商、参观者的目光:包括剑南春、水井坊等成都都市圈内数十个品牌的酒品,被装列在同一个展区。
这是省同城化办在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的一个具体举措。
“在以毗邻空间作为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之后,如何以产业为纽带,突破物理空间局限,推动这项改革‘涉深水’,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度探索实践!”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接受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以白酒产业为切口,通过制度设计、要素整合以及稳定发展预期等,以期实现“统计分算、税收分成”的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
承担国家战略的成都都市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支持成渝地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建立互利共赢的税收分享机制。
在随后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同样明确要“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作为承担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先手棋”,置身国家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大局之下,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这其中,推动“行政区和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则被视为“关键一招”。
众多国内专家在分析成都都市圈的特质时,“单核”“地处内陆腹地”“属于成长期”“大城市带大农村”等,均被反复提及。
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杨继瑞认为,相比长三角、粤港澳和京津冀,地处西部腹地的成渝地区是最大的回旋余地,“在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不可替代。”
自2020年起,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建设正式起步。至今三年时间,“起步成势”,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用了这样一个词来总结。顶层设计上,完成了同城化的众多规划,制定完善了运行机制体制,省同城化办也挂牌实现“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等;基础设施等硬件上,则推动了包括轨道交通、“断头路”全面建设以及社保医保互通互认等。
而这其中,以毗邻地区“共建共享”,则成为四市承担国家战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成功尝试。
以空间相邻推动适度分离改革的成功尝试
改革需要“试验田”,体制机制的创新需要载体来落地实施,形成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搭建先行示范载体,在毗邻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是全国各地普遍采用的跨区域产业协作方式,也是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天然靶场”。
在川渝合作中,就有川渝高竹新区等多个毗邻地区合作平台。
在成德眉资同城化过程中,“三区三带”同样被认为是探索改革的成功尝试。四市分别以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为依托,建设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简称“三区三带”。
成都与德眉资三市接壤边界超过680公里,为什么选择这三个区域?“以产业生态圈的培育入手,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财税分享机制,这也是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必须要深入考量的市场逻辑。”
截至2022年,成都都市圈“三区三带”累计实施923个重大项目,1490家企业开展跨市域产业协作。
此外,包括飞地工业、双飞地模式等,也均属于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有益探索。
这种以物理空间载体为依托展开的探索实践,基本模式就是:成本分担、利益分享,对区域内合作产生的税收,根据不同合作模式和成本分担情况,平等协商确定分享比例并根据外部条件变化动态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博文此前撰文认为,成德眉资应按照“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的思路,努力在利益协调机制、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城乡融合改革等方面破题开路、取得突破。
以市场化手段在更深层次探索实现路径
如果没有物理空间载体,这项改革探索又如何推进?
核心是“市场化”——这其中,政府引导和扶持,则是另外一个突破点。在经过前期长达数月的摸底调研之后,省同城化办决定继续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探索中,“涉深水、啃硬骨头”:选择成都都市圈白酒这一细分产业为切口,探索“统计分算、税收分成”实现新路径。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具有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种类品牌多样、消费群体稳定的独特优势,但同时由于品牌矩阵不清,抱团融合发展不强等,产业整体规模较小。”这种情况下,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推进白酒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深度探索构建区域合作利益协调机制,这是推进成都都市圈白酒产业融合发展走深走实的支撑性举措。”
按照省同城化办的总体思路,会同四市相关部门,聚焦白酒细分产业,着眼未来10至20年复合增长,立足“底蕴、绿色、标准”根植优势,遵循“产业、产区、产品”逻辑顺序,围绕“生产、销售、消费”三大环节,建强“科研院所、协会联盟、展销平台”多元支撑,在城镇区域相对聚焦要素供给整合,在农村区域相对聚焦农商文旅体融合,通过“统计分算、财税分成”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实现路径,通过地方出台“决定+条例”稳定社会预期、平衡前期投入和全产业周期回报关系,依托都市圈白酒头部企业辐射引领作用、强化腰部企业支撑、夯实底部企业基础,共同提升成都都市圈白酒品牌整体竞争力,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新局面。
简单来说,就是参与者拿出自己的资源,参与到类似联盟或者产业团队等实体中来,以一个较长时间周期如10-20年来统筹,优势互补,并最终实现整个产业“不受行政区的局限,实现抱团发展、做大增量”。这其中的关键之处在于:让企业明白并找到长期盈亏的平衡点。
贵妃酒业销售总经理周孝文介绍,以前企业都是独自参与商展、设立销售点等去拓展市场,“这是企业首次参与政府组织的‘成都都市圈白酒展区’平台,这也给企业另外一个发展思路,就是抱团发展、融合发展。”
崇州天城酒业总经理陈锐策对此十分赞同,并报以积极心态参与其中。“以前企业只做原酒、基酒,后来也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但随着市场竞争愈发细分,竞争愈发激烈,只有共同把市场做大,企业才能借此得以快速发展。”
尽管在白酒产业内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正在进一步探索实践中,但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对此充满信心,“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相互成就的理念,我相信一定能够蹚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不同行政区域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来。”
以那一个小小的展台起始,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探索实践无限可能的未来。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钟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