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详情
谨防属地管理项目泛滥 需要兼顾“减负”与“赋权”

清风网   2023-07-27 20:07:04


(资料图)

“属地管理”现实中的“异化”趋势需引起警惕,因其正演变为上级单位甩锅避责的工具,加剧基层政府陷入“责大、权小”的失衡困局。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权责体系不完善、监管缺位、管理方式与手段落后有关,更与部分干部缺乏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热情有关,而复杂和不确定的外部环境加剧了这种趋势。破解“属地管理”的权责失衡困局,需要兼顾“减负”与“赋权”,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提升治理能力与效能。

“属地管理”本意为在特定地域内明确管理主体,明晰主体单位责任,调动主体单位及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辖区内综合治理效能。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好经念歪”的情况,意在守土有责的“属地管理”有演变成为上级职能部门甩锅避责工具的趋势,比如借“属地管理”之名将任务和责任层层转嫁,处于行政末梢的基层政府陷入责任属地、权力不属地的治理困局。

破解基层治理的权责失衡困局,构建科学规范的“属地管理”,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打通政策落实和国家治理“最后一公里”具有重要的意义。“属地管理”权责失衡的困局直接表现为基层治理中权力和责任的不对等,如,有些上级职能部门将大量工作,特别是风险性大的、棘手的工作借“治理重心下移”之名,通过签订责任状与任务书、开会发文、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等多种方式转嫁给基层单位,面对巨大的问责压力与工作压力,基层单位既缺乏相应权力,也无力调配资源,陷入“责任大、权力小、资源少”的结构性困境。“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逐渐演变为“责任属地”。长此以往,权责失衡的困局将不可避免地诱发避责行为,助长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更严重地,甚至可能挫伤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担当作为的勇气,严重损害基层治理的有效性。

面对日益复杂的工作环境与任务,一些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不足,工作能力欠缺,出现“异化”的担当观、责任观。抱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想法,不担当、不作为,将干事创业与担当作为当作风险,面对工作任务,只想扮演“文件中转站”,将任务转移给基层单位。而部分基层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同样抱着“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都一样”的干事哲学,用形式主义、痕迹管理等消极应对。面对决策事项时,甚至采取“反向避责”的应对策略,无论问题的严重程度、事项的重要性,都打着请示汇报的旗号将责任“甩锅”给上级领导,让上级领导替自己作决策。这种面对决策,顾虑重重、瞻前顾后、不敢拍板、不敢担责的行为,不利于划分上下级职责权限和营造担当作为的工作氛围,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实干能力弱化、工作落入平庸。

破解基层政府“责大、权小”的失衡困局,需要从权力与责任的双重视角采取举措。一方面,要为基层“减负”,规范化“属地管理”,防止上级政府将责任层层转嫁给基层,减轻基层负担;另一方面,为基层“赋权”,从基层权力小、资源少的视角,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强化对基层的赋权,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同时,关注干部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其次,推动治理重心下移,为基层“赋权”,让基层政府成为“权责均衡”的政府,为其有权力、有能力干事奠定基础。为基层“赋权”既包括制度性“赋权”,也包括柔性“赋权”。制度性赋权是指将一定的参与权、审批权、执法权等直接赋予基层单位,要增强基层单位权的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

最后,要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和担当作为的激情和活力。政策执行的关键在于人,在实践中,部分干部缺乏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魄力和能力,面对决策事项,顾虑重重、推诿避责,用实功虚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消极应对,严重损害了基层治理的有效性。因此,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构建容错纠错机制,消解干部避责动机,全方位强化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充分提升广大干部的公共服务动机水平,增强其关心人民利益、谋求人民福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复杂的新任务和新挑战,以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主动担责,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属地管理”的权责失衡困局。(仁里乡人民政府:李寻)

相关资讯